从前,在太行山脚下,有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里住着个姓刘的大地主。
这刘地主抠门的程度,远近闻名,在十里八乡都找不出第二个,他总想让长工们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让几个人吃一个人的饭。
因此,在他家的长工们,可没少受他的气,每天累死累活,吃的却是猪狗都嫌弃的东西。
尤其是到了农忙季节,地里的庄稼活非常繁重,长工们整天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也不过是两餐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稀饭,中午才给那么点干巴巴的干粮。
长工们心里的怨气,就像被压在锅盖下的热气,腾腾直冒。
这年夏天,又到了播种的时节。刘地主打发家里的长工们,去远处的山坡地种黄豆。
一大早,几个长工连饭都没有吃,就背上黄豆种,早早地出发了,一路上他们不停的唉声叹气。
到了山上,长工陈狗剩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想要好好教训一下刘地主。
只见陈狗剩找来了一块薄石板,把黄豆种一股脑摊在上面,又在石板底下架起火来烧。
火苗舔着石板,不一会儿,豆种就被烤得“噼里啪啦”直响,热气腾腾。
长工们瞧着,一脸疑惑。
陈狗剩嘿嘿一笑,说道:“兄弟们,你们等着看好戏吧,我想治治这个抠门的老地主!”
烤得差不多了,陈狗剩才带着大家把黄豆种到了地里。
这些经过“特殊处理”的黄豆,种下去之后,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似的,发芽率极低。
过了些日子,该出豆苗的时候,长工陈狗剩跑去跟刘地主报告说:“老爷,那山坡地的豆苗没出几棵,怕是豆种不行呐!”
刘地主一听,火急火燎地赶到地里,一看,好家伙,稀稀拉拉没几株豆苗,气得他吹胡子瞪眼。
不甘心的刘地主蹲下身,扒开土层一看,不禁叹了口气,说道:“我这贪图便宜,买的是什么破豆种,发芽率这也太低了!”
黄豆苗是出不来了,刘地主以为真是豆种不好,就赶忙改种了其他晚季作物。
这一年,刘地主家的黄豆算是颗粒无收,长工们背地里笑得合不拢嘴。
刘地主的吝啬可不止仅对待种地的长工们如此,对家里的其他仆人也是一样的苛刻,就连小长工也不放过。
平日里,刘地主家养有一群羊,由年轻的小长工王小二负责,每天起早贪黑赶着羊群到山上放养。
这刘地主实在是为富不仁,他看王小二年龄小,放羊的活又不重,就舍不得让王小二吃饭,还振振有词的说:“你人小,吃不了那么多的饭,吃多了撑着了!”
王小二听了,心里那叫一个气,心想:“好你个吝啬的老地主,你不让我吃饱饭,我也不让你家的小羊羔吃饱。”
于是,每天放羊的时候,王小二趁没人注意,就把小羊羔的嘴都用绳子缠上,不让它们吃草。
小羊羔们白天吃不到草,晚上回到家里,就彻夜“咩咩”叫个不停,吵得刘地主天天心烦意躁。
这天傍晚,王小二刚赶着羊群回到家,刘地主就来到羊圈检查羊群的长势,他一看小羊羔个个都瘦巴巴的,顿时火冒三丈,怒吼道:“王小二,你怎么放的羊,这些小羊羔怎么都没见长膘啊!”
王小二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学着刘地主的腔调说:“老爷,小羊羔小,吃不了那么多草,吃多了撑着了。”
刘地主一听,差点没背过气去,指着小长工王小二干瞪眼,却又说不出话来,只能咽下这口气。
还有一回,天还没亮,外面黑漆漆的一片。刘地主就站在长工们睡觉的工棚外,伸长脖子,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让他们赶快起床下地干活。
长工张二楞正睡得香,哪愿意起床,他抬头看了看黑乎乎的窗外,顿时有了主意。
只听张二楞冲着窗外大声喊道:“老爷,我正忙着捉虱子呢,晚一会再起床!”
刘地主一听,气得不行,大声质问道:“这大半夜的,哪能看得见虱子呀!你别糊弄我!”
张二楞不紧不慢地回应道:“老爷,我捉虱子看不见,你让我们现在就上地干活,天这么黑也看不见呐,您说我们该咋办吧?”
刘地主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愤愤地走了。
这一来二去,刘地主可算是被长工们整得够呛。他也渐渐明白,要是不善待长工,长工们干活就不会上心,指不定还会想出啥招来算计自己。
从那以后,刘地主虽说还是有点抠门,但在吃饭的伙食上,也不敢太亏待长工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