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黑洞路由可解决NAT源地址转换过程中的路由环路问题,同理,NAT目的地址转换【NAT Server】也存在路由环路问题。
本期文章分享重点是黑洞路由应用于NAT目的地址转换示例。
组网应用示例
Tips:组网应用示例采用新华三HCL模拟器演绎
组网拓扑图及配置说明
从上述的组网拓扑图和组网配置可知:
1、R1设备nat server地址:【202.102.1.10】和【202.102.1.11】与该设备的G0/0的接口IP【202.102.1.2/30】不属于同一地址段。
2、R2设备配置了目的IP是【202.102.1.10和202.102.1.11】,下一跳是R1的静态路由。
PC2采用telnet访问PC1测试
PC2分别telnet访问【202.102.1.10和202.102.1.11】,R1设备生成了对应的nat会话,如下图所示;
然而,当查看R1设备的路由表,惊奇的发现:
R1设备自动生成关于nat server地址的两条黑洞路由,如下图所示;
其中,
202.102.1.10/32黑洞路由是解决路由环路的问题;
假设,
202.102.1.11/32黑洞路由不存在是否会产生路由环路呢?
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验证
为了便于测试验证黑洞路由在nat目的地址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再次采用Cisco Packet Tracer进行演绎,组网拓扑及配置如下图所示。
PC2分别telnet访问【202.102.1.10和202.102.1.11】TCP 80端口,R1设备生成了对应的nat会话,如下图所示;
然而,查看R1设备的路由表发现:
R1设备并没有默认产生黑洞路由,如下图所示;
R1设备配置黑洞路由之前
构造PC2向R1的nat server【202.102.1.10】发送的ping报文,如下图所示;
在“Simulation Panel”中执行播放按键
,发现PC2是无法ping通202.102.1.10,另外,该ping报文在R1和R2之间来回转发,产生路由环路。分析每个ping报文,其中报文中的TTL值持续减少,如下图所示;
构造PC2向R1的nat server【202.102.1.11】发送的ping报文。
在“Simulation Panel”中执行播放按键
,发现PC2是可以ping通202.102.1.11,不存在路由环路,如下图所示;
从ping报文转发的路径分析,当PC2向202.102.1.11发起ping,真正的响应者是Server1设备。
因此,在HCL模拟器上,即便R1设备没有自动生成202.102.1.11/32黑洞路由,也不会产生路由环路。
R1设备配置黑洞路由之后
#R1设备配置黑洞路由
ip route 202.102.1.10 255.255.255.255 Null0
再次查看R1设备的路由表,发现一条黑洞路由,如下图所示;
再次构造PC2向R1的nat地址池地址【202.102.1.10】发送的ping报文。
在“Simulation Panel”中执行播放按键
,发现PC2是依然无法ping通202.102.1.10,但是,该ping报文在R1和R2之间来回转发的现象消失了,如下图所示;
总结
在NAT目的地址转换过程中,当出口设备【R1】配置了特定协议和端口的NAT Server,并且NAT Server的Global地址和公网接口地址不在同一网段时,必须配置黑洞路由,避免在出口设备【R1】和公网路由器【R2】之间产生路由环路。
然而,当出口设备【R1】配置了一对一的NAT Server,即便NAT Server的Global地址和公网接口地址不在同一网段,也不会产生路由环路。
Tips:
新华三模拟器的路由设备自动生成关于NAT Server地址的黑洞路由;
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器的路由设备不会自动生成关于NAT Server地址的黑洞路由。
以上分享,希望各位小伙伴有所收获,欢迎各位点赞、收藏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