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视频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刷手机、看电影、进行远程会议时,都离不开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其中,H.264和H.265就是两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编码标准,它们作为深压缩编码方式,常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今天就带你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以及区别。
H.264也被称为高级视频编码AVC(Advanced Video Coding),它诞生于2003年,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视频压缩格式,我们常见的MP4文件、蓝光光盘、以及一些视频网站和监控系统,大多采用H.264编码。
而H.265,也叫高效视频编码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是H.264的继任者,诞生于2013年,它能提供更高的压缩效率和更优的图像质量,在高分辨率的(如 4K、8K)视频传输和存储场景中有更大的优势。
二者最直观的区别是什么呢?
假设现在有一个采用H.264编码的1080P视频,文件大小为1GB,如果改用H.265进行编码,那么在相同画质和分辨率的情况下,这条视频的文件大小会缩减到500-700MB左右(30% - 50%)。
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的编码方式不同。
H.264将每个视频帧分解成多个小块,通过这些小块与上一帧和下一帧画面进行比较,形成运动预测,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编码过程,而解码时也只需要通过预测重建每帧画面不同的部分就可以了。
H.265的编码复杂度要高得多,它引入了“编码树单元”(CTU)的概念,根据区域的信息量来决定编码单元的大小,这样在编码上就更加灵活,从而能更有效地压缩数据。
更先进的技术也意味着H.265需要更先进的硬件,这也是它没有H.264普及度高的原因,但在超高清时代下,很多专业的视听设备都开始采用H.265编码方式。
比如IP分布式KVM系列产品,就支持H.264和H.265编码技术,能够在低带宽的情况下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满足用户对坐席管理、拼接控制、可视化操作的多重需求。
归根结底,技术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而越来越多的技术也让高质量的视频应用得以在更广阔的场景中落地生根,从而使各行各业步入一个视觉体验更丰富的未来。